在军队中,下级官员迅速晋升为上级领导的现象虽然并不普遍,却也并非罕见。特别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推行老中青三结合的政策后,许多中青年干部得到了迅速的提拔,甚至在职务上超过了一些年长的前辈。例如,1969年,张逸民从东海舰队快艇支队的政委被提拔为舟山基地的政委,这一职务的提升使他从正师职“一跃而升”至正军职。在东海舰队中力创配资,他成为最年轻的正军职军官,仅40岁。
在那个时期,许多资深将领依然坚守在岗位上,随着晋升层级的提高,获得职务提升变得更加困难。能够在40岁时获得正军职的地位,确实是难能可贵的成就。他之所以获得如此重用,源于他在快艇支队创造出的辉煌战绩,完全是凭借实打实的本事赢得的赞誉。自1955年起担任快艇艇长后,他成功击毁了一艘敌舰,并因此在快艇支队内获得了晋升,许多海战都是由他亲自指挥并取得胜利。在和平时期能拥有如此出色的战绩,使得他备受重视,职位也随之提升。1965年在崇武海战后,他的职务更是以一年一级的速度迅速上升。
展开剩余59%张逸民在1968年刚担任支队政委,年底便被任命为基地政委,而当时曾领导过他的老上级,也不过是基地的副司令与副政委。这样的提拔符合当时的政策,他不仅是中青年干部,更被认为是海军的战斗英雄,年轻且拥有显著战绩。在当时的背景之下,像李德生、刘贤权等人同样从地方调任到中央,都是具有相似的经历,均是那些能力出众、成绩卓著的干部。
不过,军队注重资历,尽管张逸民被提拔至高位,成为老领导的上级,但仍需对这些前辈表示尊重。比如,基地副司令张朝忠、副政委王明汉等,对他们的敬重是不可或缺的。特别是王明汉曾是快艇6支队的首任政委,属于正师职,而在快艇6支队担任艇长的张逸民仅为连职。1965年,王明汉调任舟山基地副政委,而此时的张逸民已被提拔为支队副政委。
王明汉是抗战时期的老资格军官,因身体不适需要休养,或许错过了晋升的机会。当时他正接受胃部手术,张逸民上任的第一天特意抽出时间去探望他,王明汉对此十分感激,并表示将在张逸民的领导下,努力履行自己的分工。他对张逸民的意见和建议表示充分支持,显得非常谦逊。
实际上,干部的成长需要时间的磨砺,快速升迁到重要岗位常常伴随着心态的变化,难免因为经验不足而犯错误。1967年,张逸民在担任支队副政委和政委期间,被选为海军标兵并接受了中央首长的接见。然而,回到东海舰队后,他因未经请示擅自签发了一份《呼吁书》而遭到上级批评,并迅速被迫收回,并作出检讨。这样的事情之所以发生,主要还是因为在特殊时期缺乏斗争和政治经验,同时也伤害了一些人的感情,让他深感懊悔。不过,一些老领导的心胸开阔,并没有对此太过计较,王明汉甚至给予他慰藉,让他感到如同孩子般无助,最终泪流满面地扑向副司令周仁杰,得到了对方的鼓励,叮嘱他继续努力做好工作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益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